新闻
资讯丨“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创作研讨会
2022.08.26

01.jpg


近日,“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创作研讨会在南京中央饭店中山厅举行。中国美协及邀请的相关单位艺术家和嘉宾汇聚一堂参加了创作研讨会,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展览处处长杜松儒,江苏省美术馆书记、馆长王法,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俞晓夫,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丁一林,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原院长杨参军,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张杰,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浙江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振宇,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李前,江苏省油画学会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原副院长陈世宁,江苏省油画学会名誉主席、原南京军区创作室主任陈坚,江苏省油画学会名誉主席、江苏画刊原主编李建国,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王国斌,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栾剑,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江苏省美协副主席、江苏省油画学会副主席陆庆龙,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江苏省油画学会副主席封加樑,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勇,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张新权,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展览处编辑阮林铁,江苏油画雕塑院院长、江苏省油画学会副主席、秘书长孙俊,以及全省的油画重点作者代表、“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的入选作者代表80余人参加了创作研讨会。江苏省美术馆书记、馆长王法主持研讨会。


02.jpg


03.jpg


南京艺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美术批评家、策展人顾丞峰教授担任此次创作研讨会的学术主持。

顾丞峰教授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今天研讨会:首先在江苏油画的定位方面,各专家讨论了展览主题“悲鸿风度”的内涵,指出在“守正”的基础上更重要的应当是“创新”。同时希冀在江苏举办的全国油画展览能够引领全国,而不仅仅是被引领。其次在展览呈现的问题方面,专家们谈到了展览作品中普遍存在的类型化问题,作品的深度还有待发掘。此外,还讨论了回到“艺术本源”、油画本土化以及画家如何表达内心感受的相关问题。再者在对江苏油画历史传统的评价方面,专家们比较多的谈到了对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樑、吴冠中、苏天赐等名家大师的评价问题,其中从现代性的角度对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樑的艺术态度作定位颇具启发性。最后,专家们对展览中具体作品提出了意见,包括作品中的“透视”问题、“简单化”问题,“完成化”问题等。其中关于“完成化”的问题更有启发性——不少作品虽然感觉技术上很完成,但却缺乏感染力,事实上,世界美术史上的大家作品也并非都是“完成化”程度很高的。本次研讨会理论探讨既涉及到具体的创作问题,也触及到了一些深层次的理论指向,对此次展览的丰富性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04.jpg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俞晓夫教授首先肯定了江苏油画家的美术创作成果,并指出江苏举办本次双年展应确立“悲鸿风度”自身的引领性,鼓励江苏油画家们持续发展。希望江苏艺术家既要在精神层面上寻求突破,也要保持充分的创作自由度,从“悲鸿风度”入手积极思考徐悲鸿从法国留学回来的绘画技法与油画精神,避免用所谓的形式去回避实际能力欠缺的问题。最后,他也希望在座的各位江苏油画家们能创作出更好的油画作品迎接下一届双年展的到来。


05.jpg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丁一林教授对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建议艺术创作要明确个人艺术语言,避免艺术作品类型化,强调作品的深度与内涵在于想法的表达而非仅停留于技术的炫耀,在艺术创作中要跳出“镜头现象”,深刻感受油画魅力。他提出通过回归油画本源问题探究作品的意境表达。在西方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融合的同时要保持平衡,鼓励油画的本土化发展,凸显油画自身魅力,深度挖掘作品厚度,创作出具有意境的油画作品。


06.jpg


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原院长杨参军教授表示,此次画展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广,是一次较高水准的油画展览。他高度评价了此次展览的规模及完整性,也肯定了青年油画家笔下所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敏锐以及对不同艺术语言的生动表达。更感慨于青年油画家能重新拾起“悲鸿风度”,在悲鸿精神的引领下,创作出一批批扎根生活,与时俱进的优秀油画作品。当然,他也指出展览中一些作品油画语言、视觉体验与个体情感的缺失,并提出艺术语言的感染力表达,不应仅停留在制作完整、装饰效果与材媒表现,更应是用心感受生活,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更好地揉和,创作出更多具有个人特色,且与中国传统特色相融合的优秀作品,共同努力谱写中国油画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07.jpg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张杰教授强调了首届展览的重要性,并表示好的展览应有自身的学术定位与价值导向。本次展览为中青年艺术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并对推动全国油画的学术发展和价值引导起到积极作用。他提出,油画的纯正性与交融性结合需体现“悲鸿风度”,油画创作应围绕“守正创新的主流意识”“关注现实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系统的技法表现”三个方面进行。我们应依托展览主题,树立学术坐标,高举学术旗帜,明确学术要求,凝心聚力,响应号召,打造具有“悲鸿风度”特色品牌的艺术展览。推陈出新,久久为功,在全国油画的百花园中开出绚丽花朵。


08.jpg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浙江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振宇教授表示,江苏举办油画双年展有自己特殊的传统,既有从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到吴冠中、苏天赐这样的历史传统,也有对于从欧洲油画的现实主义风格到当代油画语言探索的艺术传统。以“悲鸿风度”立意,可以看得出江苏对于当代油画创作的一个立场,令人期待。就艺术而言,所有的当代性能量都可以从古典中生发出来。以“悲鸿风度”立意,在某一种意义上,也是对于油画古典传统的致敬,同时又有面对现实的开放性,强调油画语言的传统开新,强调对于现实生活世界的深度开掘,由此去建立油画所能表现的自身深度。今天油画创作面对着各种压力,展览本身也是一个双刃剑。在当代的展览体制中,艺术家如何持守内在自我的艺术探索,这也是一种挑战,不容易。他鼓励艺术家们在今天一个图像化和图片化的世界里,要敢于“从不可见的世界”入手,进而创作出一个可见的画面世界,要懂得充分消化古典的油画语言,汲取其养分,同时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人文修养,深化生命感悟,视油画创作为一种人生修炼。也正是通过展览,艺术家得以将自己所体验和把握的艺术世界进行展示,与更多的人分享。


09.jpg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戏剧学院李前教授表示,本次展览所体现出来的是全国中青年油画家的较高创作水准,作品具有时代特色且多样化,给予观者诸多启发。同时也提出了目前油画创作普遍出现的类型化的共性问题。他引例油画中的风景画创作,指出油画家应该思考创作的出发点在哪里,并自觉意识到风景画创作应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展现社会发展的新面貌,而不仅仅停留于表现单纯的自然现象。关于人物画创作,他鼓励当代青年人继续深入研究造型和色彩等基本元素,尽量避免表面化、类型化、简单化的倾向。最后他认为任何类型的创作都应是有主题有情感的,并建议艺术家们能从生活感受出发,实现生活到艺术的升华,共同推动油画创作迈向新的高度。


10.jpg


江苏省油画学会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原副院长陈世宁教授对参展艺术家的作品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徐悲鸿先生作为引领中国油画发展的旗帜与标杆,留下的经典油画作品突出之处在于艺术与精神的高度。而本次展览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倡导徐悲鸿的艺术创新精神,二是旨在为油画家提供更高水准的创作平台。他希望艺术家能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坚持不懈,保持热忱,为下届展览创作及早构思并精心准备,通过更高质量的作品体现艺术家的艺术高度和精神高度,为展览主题特色增添光彩。


11.jpg


江苏省油画学会名誉主席、原南京军区创作室主任陈坚老师对江苏油画在当今的推动和发展表达了自己的切实感受。他认为,从“百家金陵”到“悲鸿风度”均体现了展览的高度与艺术家的专业性。他以画家身份谈写实油画创作中的绘画语言,认为画家要以更专业的眼光感受画面,特别强调进行人物画创作时需要遵循透视规律,通过透视中的造型表现和色彩表达营造画面空间。只有打好透视基础,夯实美术基本功,艺术创作才能更精准地表现画面与表达情感。


12.jpg


江苏省油画学会名誉主席、江苏画刊原主编李建国老师肯定了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并指出展览应以学术为中心,突出艺术创作的绘画性和真实性。他强调,绘画是画家心灵的表达,应通过画面表现艺术家对社会的深切感受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他通过分享自身创作经历表达了对绘画的深厚热爱,并引用靳尚谊先生的观点,勉励青年艺术家在创作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关注当下,在创作中注重表达内心感受与真情实感,争取创作出更具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


13.jpg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商勇教授指出,整个当代画坛是20世纪中国绘画现代性转型的后果,他认为我们依旧处在现代性的惯性之中。他谈及20世纪中国艺术的现代性时认为,所谓“现代性”,从某种意义上看具有五张面孔:第一,是科学主义;第二,是工具理性;第三,是民族主义;第四,是主体性的张扬,具体到艺术界就是要张扬艺术家的主体性和艺术学科的主体性;第五,是对工业文明的认可与颂扬。20世纪的中国艺术家,处于启蒙与救亡的大语境中,他们几乎都是情感激越的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这一点毋庸置疑。在另外的几张面孔中,有的艺术家偏于工具理性,讲得通俗一点,就是以绘画艺术为工具,以艺术技巧为工具,乃至认可并悦纳自己的工具人身份;而另一类美术家比如刘海粟等人,他们更看重艺术的主体性,强调艺术家乃至艺术学科的主体地位,简言之就是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但刘海粟和颜文樑,他们同时又是科学理性的拥趸,其不同在于,刘以科学理性为通往艺术本体的工具,而颜是以科学主义作为价值追求。最后他提及青年画家们要警惕当下绘画的快餐化、绘画语言的内卷化问题——他鼓励大家要像20世纪大家那样有情怀有担当,共同探寻油画艺术本体价值的未来方向。


14.jpg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江苏省美协副主席、江苏省油画学会副主席陆庆龙教授首先感谢江苏省美术馆组织的这次展览及研讨活动,感谢莅临本次展览活动的各位名家给予江苏油画队伍在专业与学术上的指导。对此次“悲鸿风度”江苏中青年作者作品入选情况表示欣慰。他强调了徐悲鸿对于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指出展览需要学术定位,同时建议油画家积极思考“画面背后的东西”。他指出,现在年轻艺术家创作技法多样、形式多元、制作精良,但缺些耐人寻味的思想情感的表达。他建议在信息时代,艺术家更要静心思考艺术的创作以及艺术精神之所在,并鼓励江苏的油画队伍要紧跟时代,以个体的敏锐视角、独特语言和深刻思想来表达艺术内涵,让“悲鸿风度”及其家国情怀连成“命运共同体”,期待江苏油画家能创作出更多体现伟大时代精神的精品佳作。


15.jpg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江苏省油画学会副主席封加樑教授认为,本次展览老中青三代油画创作者的数百件作品,以多元化的风格题材展现出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时代担当。他谈及在江苏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曾有着像徐悲鸿先生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画家,在先辈们的开拓和引领下,中国油画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徐悲鸿早年的大型创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作品更是奠定了现代中国美术主题性创作的基本范式,无论从绘画技法、内在精神,都不断给后人以启示。他指出,当今的艺术家不仅应学习徐悲鸿先生对绘画的热情,更应学习他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追求,而“悲鸿风度”也为在场青年艺术家带来了如何以艺术作品更好地表达悲鸿精神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16.jpg


江苏省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张新权教授认为,此次活动为青年油画家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与学习平台。展览主题“悲鸿风度”彰显了徐悲鸿先生在当时社会现实中的家国情怀。他引例《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的艺术创作,旨在以当时语境下社会现实的情怀表达,为油画家发挥其引领作用。尤其提及当下在创作趋于类型化困境中油画创作该如何进行的问题时,他表示,艺术应注重个性化与个人情怀的表达,警惕类型化的固化模式产生。并再次强调可以从作品本身的独特性、创作难度和完成度三方面去反复品评艺术作品,艺术创作需要靠个人去体验、把握与认知,不同画面、不同艺术家皆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最后他鼓励青年油画家在表达能力与个性认知层面不断有新的变化和追求。


17.jpg


参展油画家代表,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戴家峰教授首先对“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的组委会表示衷心感谢,并与现场艺术家分享了自身近两年的创作体验与心得。他提出尝试创作较大尺寸风景画时的思考:如何通过个体建构从造型、透视、绘画的技术处理上表达对自然物象的主观感受。他认为一件作品的完成跟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有着较大关联,并引例画画状态、画幅尺寸等不同都会带来不一样的艺术感受。他真实表达了创作中遇到的画面越大,掌控能力越小的困境,也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即不断思考学习,面对自然人物静物创作写生时不断挖掘提炼物象的精神性。


18.jpg


参展油画家代表,常州市金坛区文化馆书画部创作室王爱俊主任指出,绘画需要凭借天赋与个人感觉,感受因人而异。他提出经常思考的两个问题:第一是把国内外油画家对照观看,感觉各不相同,为什么?第二是国内油画大家在汲取本民族艺术营养和西方油画体系的同时是如何进行融合,从而走出带有很强个人印记风格的绘画之路?他也从个人角度指出,应避免展览作品类型化的问题,强调美术作品应注入情感,更是指出古典油画有意味的造型并非照片的“拿来主义”,它亦具有主观性特点,也提醒艺术家应理解现代性、当代性皆为古典主义的一种延续。最后他鼓励青年油画家应多向西方古典油画学习借鉴,在古典油画这座金矿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养分。


19.jpg


江苏省油画学会副主席、秘书长、江苏油画雕塑院院长孙俊作此次展览的工作回顾及“悲鸿风度——第二届油画双年展”全省油画重点作者创作动员。

孙俊院长首先对中国美协、江苏省文旅厅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江苏省美术馆的领导和同事们在“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整个筹备实施过程中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对冒着酷暑高温远道而来的嘉宾老师们的支持表示感谢。在回顾了“悲鸿风度”长达一年多的筹备工作中经历的种种困难包括严重的疫情冲击与考验时,他指出严格的筹备过程和严肃的评选工作的是展览能够战胜困难成功开幕的的根本保证。他也阐释了此次展览的主题:徐悲鸿先生是江苏的,更是中国的。“悲鸿风度”正是从油画的地域化和本土化这两个方面出发考量,在江苏搭建一个全国性的油画创作和交流的新平台,同时也希望江苏油画在中国油画的百花园中能绽放出江南文化自有的气质风度。他还提出艺术家们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如对中国油画艺术时代发展路径应进行的梳理与总结,当下中国油画面临的具体问题与应对的策略以及江苏油画队伍建设、平台打造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等等。并强调把研讨会的重点放在创作与实践的交流与探讨,旨在推动解决我们当前在油画创作实践中面对的问题与困惑。提醒大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能清醒地认识江苏省油画所处的真实状态。最后,他提出此次创作研讨会也是“悲鸿风度——第二届油画双年展”的全省油画重点作者创作动员会,希望在场的江苏油画重点作者们率先准备更好的精品力作参展,以期推动江苏油画的高质量发展。


20.jpg


江苏省美术馆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 苏ICP备11034871号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554
搜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