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江苏地域中国画家的山水变革
(1949-1966)
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
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主办单位
江苏省美术馆
鸣谢单位
南京博物院
江苏省国画院
南京艺术学院
无锡博物院
展览地点
江苏省美术馆1-2号展厅
展览时间
2023/05/23 —2023/6/24
前 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开启新的篇章,与此同时,中国传统山水画势如破竹般地进入了转型过程。“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自古以来,中国山水画追求以有限的山川形制表现无限的生命意趣,表达画家“遁迹山林”“聊以自娱”的个人情感。明清摹古之风盛行,山水笔墨开始抽离自然环境而愈发具有形式主义程式化的特征。这种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程式与审美价值体系在20世纪上半叶受到了西画的猛烈冲击,国画的发展问题开始成为艺术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曲高和寡的传统山水画因缺乏描绘现实生活的能力,无法与火热的时代氛围相匹配,远不及年画、版画等大众美术那样生机勃勃,人们意识到国画改革已迫在眉睫。艺术家们纷纷探索新时代山水画的未来发展之道,他们回归“师法造化”,推崇写实精神,提倡艺术为大众服务。
1953年,原苏北、苏南行署区及南京直辖市合并,江苏省正式建省。在中央政策的积极引领下,江苏政府开始集中力量推进艺术发展,为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提供保障。随着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现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陈列馆(现江苏省美术馆)等艺术机构的相继筹备建立,江苏地区聚集起一股强劲的国画力量,他们以地域团体的组织形式于六十年代在中国画坛上崭露头角,为传统山水画的发展问题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瞩目的江苏答卷。他们深入现实生活,创造性地发展传统,以崭新的笔墨形式与独特的江南情调表现祖国山河新貌,极大地拓宽了传统山水画的审美领域,对20世纪下半叶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为重现江苏地域山水画革新之路,梳理地域画派的发展历程,江苏省美术馆策划举办展览“新·生——江苏地域中国画家的山水变革(1949-1966)”,此次展览为“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展览分为“新·征程”“新·天地”“新·笔墨”“新·写生”四个章节,共展出百余幅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画家珍品,从不同角度全面展现这段辉煌的艺术成就,深刻诠释新时代山水画的精神内涵,并希望以地域绘画的变革为切面揭开20世纪中期整个中国画坛的伟大变革时刻。
“道在日新,艺亦需日新,新者生机也。”1949-196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十七年是中国美术蓬勃发展的崭新时代,十七年间江苏画家在迷茫中摸索前行,在困顿中上下求索,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山水变革之路,为传统山水画带来新生。从文人画到大众美术,从“逸笔草草,聊以自娱”到“艺术为人民服务”,时代的要求使艺术家的创作观念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思想上的变化又带动了笔墨技术的革新与发展,诞生出一系列充满时代意味的新山水画。“笔墨当随时代”,从这一点来看,江苏画家笔下所展现出的创新精神与时代内涵,对今天山水画的发展依旧具有启发意义。
江苏省美术馆
2023年 5月
部分展出作品赏析
傅抱石 亚明 太湖捕鱼
154cm×191cm 1960年
江苏画店收藏
傅抱石 强渡大渡河
62cm×109.3cm 1951年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 思想变了 笔墨就不能不变
手稿 16.5cm×20.5cm 1961年
南京博物院藏
钱松喦 张公洞
114cm×61.5cm 1953年
无锡博物院藏
亚明 暮归
80.8cm×113cm 20世纪60年代
江苏省美术馆藏
宋文治 虎踞龙盘今胜昔
96cm×257cm 1965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魏紫熙 南京梅花山
108cm×67.5cm 1955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余彤甫 高原牧歌
83cm×49cm 1960年
江苏省国画院藏
丁士青 黄河清
52cm×82cm 1960年
江苏省国画院藏
张晋 天平枫林
193cm×104.5cm 1959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张文俊 积肥
132cm×57cm 1958年
江苏省国画院藏
刘海粟 黄山人字瀑
41cm×62cm 1954年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藏
陈大羽 万县风景
54cm×47cm 1956年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藏
诸健秋 湖山永春图
65cm×109cm 1959年
无锡博物院藏
监制:宗洁
编辑:杨扬